会计系举办春季学期教学沙龙暨课程思政研讨会

来源:课程思政教学中心 编辑:宣传信息事务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4-24

4月18日,商学院会计系举办春季学期教学沙龙暨课程思政研讨会,本次教学沙龙主题为:以《会计学》课程为例,探讨如何做好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沙龙由李会太老师主讲,会计系17位教师参与研讨交流,会计系副主任袁蓉丽老师主持。

本次沙龙,李会太以《会计学》课程为例向与会教师分享了专业课课程思政内容的设计思路以及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思政元素的经验做法。李会太表示,《会计学》课程是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到专业内容中去,以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课程的思政教育元素包含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观念以及精神追求等,在教学方法上是通过课上、课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思政教育。

李老师介绍到,在课堂上,教师要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充分挖掘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在为学生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从新颖别致的角度进行形式多样的思政教育,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引导和影响,最终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李会太引用丰富且细致的案例,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生动阐释了如何在课堂上将思政元素恰如其分地融入授课过程中:通过讲述会计历史来挖掘中国古代文明对会计审计工作做出的卓越贡献,通过回顾这段悠久灿烂的文明历史来提升大学生的爱国精神、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在讲到原始票证时,除了向学生展示当下日常使用的各种发票,李老师特意搜集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同志的个人特别发票照片,向学生讲解特别发票的由来,带领学生感悟学习公私分明、艰苦朴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博大胸怀和高尚情操。对课堂外的课程思政教育,李会太提出,教师要本着以德育人的理念,关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运用建构主义理论,以正能量引导学生的课外生活。李会太特别分享了自己的做法,即在课程微信群中向学生们分享正能量的消息内容,课程微信群是一个教师与学生沟通、引导学生和影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快捷高效的工具媒介,运用得当可以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教育的效果。

1650768127281330.jpg

分享的最后,李会太总结了自己对于会计学课程思政的几点体会。首先,教师要做到育人先育己、“政”人先“政”己,提高自身思想政治觉悟,深刻认识大学课堂中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其次,落实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务必注意方式方法,杜绝形式主义,做到“普遍联系、见缝插针”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再次,课程思政的方式要显、隐结合,通过深化课程目标、内容、结构等改革,把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人格养成等教育导向与各类专业课的知识、技能传授有机融合,真正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最后,课程思政的思维是科学创新,要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提升大学生牢固树立“四个正确认识”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

1650768160331534.jpg

李会太详实生动的分享获得了与会教师热烈的掌声,大家一致赞同李老师的观点,课程思政绝不是刻意为之,而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并就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展开交流研讨。袁蓉丽提出,学生的评价是衡量课程思政做得好坏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学生对课程的肯定正是教师注入感情、投入精力把课程思政做好的证明。张然表示,要结合当今大学生思想活跃、思路开阔的特点,用心收集思政元素并巧妙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戴璐认为,会计学专业性质决定了很多备课细节是可以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历史相结合的,要想做好课程思政,教师所需掌握的不仅仅是日常上网便能获取的内容,更是要广泛收集历史资料、认真研读文献原文去挖掘思政元素。殷建红老师表示,“普遍联系,见缝插针”这一工作方法令人印象深刻,教师应在备课上多下功夫,把丰富的资料、生动的故事穿插进专业知识的讲授中。吴武清表示,课程思政教育既要讲逻辑、又要匹配翔实的证据,才能令学生发自内心地信服;教师要引领学生反思西方管理学的哲学基础,追溯中华民族的自信来源,才能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报国之志、厚植爱国主义之情。本次沙龙活动在与会教师热烈的讨论交流中结束。


教学沙龙活动是学院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院人才培养、教学质量与教学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调动教师投身教学研究与改革的积极性而设置的面向全院或全校师生的教育教学类讲座、研讨活动,沙龙内容包括与我院相关学科领域有关的课程思政建设、教育教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的前沿成果和最新进展,或反映具有教育教学改革指导价值的观点、最新趋势及经验总结。各学系将结合教学需求和发展规划于每学期举办教学沙龙活动,欢迎学院教师积极参与。


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86-10-82509171 rmbs@rmbs.ruc.edu.cn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682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