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举办2019(第三届)科技金融与产业创新论坛

来源:MBA项目中 编辑:宣传信息事务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9-10-15

2019年10月13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主办的2019(第三届)科技金融与产业创新论坛召开。本次论坛邀请最具代表性和最有发言权的业界领袖汇聚一堂,通过主题演讲、圆桌对话等形式,共同探讨中国金融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思路,助力供应链金融可持续发展,推动中国实体经济腾飞。

1571109610138704.jpg

1571109587109881.jpg 

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可持续的供应链金融”。基于前两届论坛打造的交流平台,本届邀请金融机构与实体经济代表共同探讨“供应链金融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热点问题,从而助力实现“金融机构与实体经济的互利共赢”和“加速融资与控制风险双管齐下”的效果。随着社会化生产方式的不断深入,市场竞争已经从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通过供应链金融的应用,把单个中小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供应链整体的可控风险,对金融业和实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均有重大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供应链金融专家宋华担任本届论坛主持。宋华教授介绍了本次论坛的主题、背景和意义,指出当前需要依靠科技金融让金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同时有效地防范风险,“供应链金融已经越来越多得渗透到各行各业,成为各行各业重塑发展的重要助力。”

1571109645162961.jpg

宋华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球在开幕致辞中表示,目前是一个高速发展的多元化时代,金融业态随之也非常多元化,但其真正目的仍是服务于实体经济,其实质是科技植入传统金融体系后发生的重大变化。“科技是金融发生质变的一个推动力,由于新科技的植入,也使风险变得多样了。在当前情况下,需要识别新的金融业态风险,制定与新金融形势相适应的监管政策,要通过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高甄别能力,甄别信用风险,有效规避风险。我们要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坚定地进行改革开放,即使出现了局部危机,也要有良好的金融再生能力。如何健全风险防控体系是当前的重要任务,所以,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目标是构建一个具有再生能力的金融体系,核心是要有弹性、市场化的、国际化的金融体系。”最后,吴晓球代表中国人民大学诚挚欢迎各位嘉宾的到来并预祝本次论坛的成功召开。

1571109730104859.jpg

吴晓球

主题演讲环节,九位嘉宾发表了精彩的主题演讲。他们结合中国企业发展现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供应链的现状,并对供应链金融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与趋势预测。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业务三部主任杨彬发表了“数字化时代我国企业商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思考”的主题演讲。他表示,由于外在条件的缺失,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虽然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对小微企业进行扶持,然而,商业性缺失是问题持续存在的关键。因此,建立可靠、高效、低成本的商业信用评价体系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关键要素,利用“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模式为解决问题提供了便利条件。”杨彬谈到,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专门成立了“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工作组,逐步在制度框架、行业自律管理、基础设施建设、业务交流培训等方面做出了贡献。以加强互通、监管为目的的中国供应链金融数字信息服务平台,服务内容包括企业综合分析、客户尽职调查。在未来,依托企业唯一数字账户实现资产数字化,能够重构商业信用模式。

1571109754797938.jpg

杨彬

普洛斯金融总裁窦彦红以供应链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创新实践为主线,介绍了普洛斯金融在供应链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及可供参考的经验。她指出,供应链金融必须深刻理解产业,普洛斯的创新场景化金融产生并服务于场景,形成九个标准化产品,对接中小企业需求。货押类金融产品难点在于确权难、评估难、监管难、处置难,因此存在巨大风险。普洛斯的核心技术依赖于自身的三大平台保证交易真实性,降低交易风险:大数据风控平台在贷前、贷中、贷后跟踪监控企业经营风险;监管仓服务平台利用仓储优势实现账实相符,建立企业多头借贷联盟与货押产品登记查询平台;资产资金平台为投资人提供真实、准确、全面、实时的信息披露。

1571109784198505.jpg

窦彦红

易见供应链管理股份公司CTO邵凌发表了“可信的供应链资产管理”为主题的演讲。他表示,供应链金融在实践中存在诸多难点,包括核心企业对于数据开放的配合,供应链多方数据的获取和一致性核查,以及动产融资中的实物监管。因此,可信仓库整体设计需要实现数字化、可视化、合规化及可信化,仓库操作需要留痕,不可篡改,以解决金融机构的痛点难点问题。降低货主和金融机构风险的核心要素主要包括实时盘库能力、系统自动执行进出库规则、仓单和货物的唯一绑定。易见目前拥有的技术手段包括:数字标签技术、激光雷达技术、视频智能监控及分析技术、3D建模化技术,在使用时任何单一技术都会产生问题,因此需要结合场景将物联网技术进行交叉验证。

1571109806134229.jpg

邵凌

C2FO大中华区总裁张宁就营运资金优化管理提出了全新的理念。他表示,如果可以盘活40万亿美元应收或应付账款,将会创造一个3万亿美元的市场。他详细介绍了C2FO的全球营运资金网络——C2FO连接了应收方和应付方,颠覆了传统营运资金市场,可捕捉供货商对资金成本的全年动态需求,发觉供货商的最优出价,为核心企业获取最大化收益,既可以满足核心企业应付账款折扣收益,又可以帮助中小企业低成本提前回收资金。在未来,C2FO希望可以通过掌控行业生态,搭建更稳定更可靠的供应链体系。

1571110148113560.jpg

张宁

联易融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宋群首先介绍了科技进步推动供应链金融发展的五个阶段。他表示,目前正处于供应链金融的4.0时代,即运用现在ABCD的技术尤其是区块链和AI技术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应用阶段,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及模式的不断迭代进步,将很快进入到5.0时代。“进入供应链金融5.0之后,能够进一步延伸到整个行业的生态圈,围绕供应链到生态圈的客户去做不同的金融解决方案,以这样的方式不断的演进更新,设计出更有吸引力、更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金融产品,提供更完美的行业生态圈解决方案。”他强调,联易融目前通过强信用、强数据等智慧供应链技术管理模式,一方面通过金融科技的赋能让产业更加透明化,另一方面利用大数据及科技应用使底层资产信息更透明、征信体系更健全,从而助力于风险防范,同时更有效地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1571110174355872.jpg

宋群

中粮贸易物流中心副总经理、中国华粮物流集团新良海运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王荣星首先从中国粮食“北粮南运”的流通格局、中国粮食流通行业现状及问题、粮食流通模式优化的迫切需求出发,阐述了粮食产业的供应链现状及发展需要。他详细介绍了中粮贸易构建粮食供应链体系的具体做法,整体设计了从供应端、物流端再到销售端的产业链,并介绍了具体措施和创新。“在供应端,围绕中粮贸易输出体系,打造粮食银行业务,打造农业生活服务平台,通过供应链金融实现农业的现代化、规模化。纵观现状并对曾经所做工作进行分析和总结,中粮贸易在供应链工作方面将进一步以信息化平台为支撑确保粮食供应链体系的完整和高效运营,此外还将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布局节点,构建和优化粮食生态圈,提升对内外部资源的整合掌控能力,实现供应链的共生、互生、再生的模式,寻求传统粮食贸易的突破创新。”

1571110195288614.jpg

王荣星

金正大集团智慧农业中心IDC首席运营官赵绍辉发表了“智慧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的主题演讲。他表示,农业正在经历一场组织、品种、土地和渠道四方面的革命,未来构建智慧农业,离不开智能化的农业生产体系、流通体系、综合服务体系、科创体系,这四方面体系的进步能够支撑未来智慧农业的发展及新农业文明的形成。赵绍辉现场分享了金正大集团智慧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实践和案例,金正大集团的智慧农业采取的主要是M2F2C模式,通过打通农户、农产品生产厂商、农资、农副到消费者的全链条环节,形成智慧农业+供应链金融+优质农产品上行和优质品质农资的下行,进一步为种植产业提供整个产业化的服务,实现农业的新零售、新农业、新金融和新生活一体化。他强调,“未来,农业供应链金融发展的路还很长,只有从最基础的生产资料做起,把分散的主体、大量的要素集中起来,进行有效组织化,形成规模化,只有这样才能让农业供应链金融实行可持续发展。”

1571110224375667.jpg

赵绍辉

四苹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CEO林小彬及中再巨灾风险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冯键从具体项目运作出发,对打造与农业生产主体共同协作的新型现代农业服务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林小彬以公司所做的单品作物苹果为例,试着从一开始就进行标准化并逐步规模化,把生产苹果的农户组织起来,共同协作,创造应用场景,撮合客户和农户在网上成交,并逐渐扩充成互联网金融平台。冯键以中再巨灾风险管理有限公司与四苹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创造的应用场景为例,说明通过金融、科技赋能于农民,实现信息化、透明化农事管理,让农户、产业链各方、银行、保险公司均能享受科技给产业整合带来的增量红利。此外,结合农业本身,要基于数字化金融实现精准的金融、精准的服务,以平台化、生态化、服务化的体系做好更多的技术和数字金融,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实体,使整个供应链金融更好的实现可持续发展。

1571110271973335.jpg

林小彬

1571110295112683.jpg

冯键

主题演讲结束后,万联网创始人及执行总裁蔡宇江宣布《2019中国供应链金融调研报告》正式发布。该报告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研究中心、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联合调研撰写。

2019年是供应链金融的政策年,报告不仅对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现状、相关政策及整体供应链金融生态情况进行了梳理总结,同时也分享了整个供应链生态的全景图及制度环境分析,并通过一系列的关键统计数据及风险事件的总结,对供应链金融相关企业的经营现状及问题进行了总结及探讨。此外,报告中还详细总结了供应链金融向多主体专业分工基础上的协同模式发展情况,根据供应链金融方面发生的变化及政策环境预测了未来的发展新趋势。

随后的圆桌对话中,万联网创始人及执行总裁蔡宇江担任第一场对话环节主持人,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业务三部主任杨彬、普洛斯金融总裁窦彦红、易见供应链管理股份公司CTO邵凌、C2FO大中华区总裁张宁等担任对话嘉宾,围绕如何构建智慧供应链金融主题发表观点。

 对话嘉宾认为,各行业要各就其位、各取其利、各得其所,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和擅长领域,深耕行业,做好供智慧供应链金融发挥作用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供应链金融各方要长期投入并加强合作,用科技手段建立一个服务各方的平台,通过共建、共享各种信息和数据,建立多种应用场景下的相应模型,提高整个行业及社会的运营效益。

1571110555917093.jpg

圆桌对话一

人大商学院财务与金融系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伊志宏担任第二场圆桌对话环节主持人,金正大集团智慧农业中心IDC首席运营官赵绍辉、四苹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CEO林小彬、中再巨灾风险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冯键、招商银行总行战略客户五部总经理刘学武、上海河姆渡实业发展有限公司CEO华建刚作为对话嘉宾,围绕供应链金融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开展了进一步探讨。

 对话嘉宾认为,新时代下需要新思维,只有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才有可能实现供应链金融的可持续发展。金融科技助力供应链金融发展的落地,首先要有互联网思维、数字化思维,其次,发展过程中应注重风险管理,最后,技术与数据是供应链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一方面要注意在商业上实现可用的、可控成本的数字化,另一方面,要从应用场景及空间角度驱动产业要素数字化,利用搭建完整的产业金融体系助力实体经济效益的释放,供应链本质上是协同,只有形成技术链、资金链、产业链、供应链、政策链的有机融合,这样才能实现整个社会生态的平衡。

1571110606658128.jpg

圆桌论坛结束后,宋华教授代表人大商学院向供应链金融从业者发出参加2020(第四届)科技金融与产业创新论坛的邀请,并再次感谢各位嘉宾的莅临。


1571110656620087.jpg

识别二维码,进入论坛图片直播。

人大商学院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商学院,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商学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宣传信息事务办公室 邮箱:media@rmbs.ruc.edu.cn

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86-10-82509171 rmbs@rmbs.ruc.edu.cn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682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