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系“共建院校会计研究工作坊”举行

来源:会计 编辑:宣传信息事务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9-06-11

2019年6月2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会计系主办的“共建院校会计研究工作坊”在明德商学楼604教室举行。本次工作坊旨在促进共建院校间会计学科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并特别邀请《管理世界》、《经济研究》、《金融研究》、《会计研究》、《世界经济》等期刊社长或主任出席。来自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等共建高校的师生参加工作坊,人大商学院会计系主任张敏主持工作坊。

人大商学院副院长宋华代表人大商学院对各期刊负责人以及共建院校师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提到:“人大商学院会计系在建国初期成立,具有辉煌的历史,并在数十年来有着快速发展。我们相信,在商学院和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人大商学院会计系在未来会有更大的进步。”

1560220557132697.png

宋华

随后张敏表示,共建院校会计研究工作坊的召开,为促进院校间会计学科交流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人大会计系目前已经在国内外顶级期刊发表了大量文章,影响力逐步增强。会计系的发展,离不开商学院和各期刊的大力支持,希望各期刊能够为工作坊的论文提供建议和指导。”

1560220594607350.png

张敏

《经济研究》社长张永山首先表示,非常高兴可以参加人大商学院会计系举办的“共建院校会计研究工作坊”。他提到,目前期刊界关注的主题和学术界关注的略有不同,并着重介绍了编辑部审核文章的要点,强调了文章的理论贡献。“目前期刊对于文章要求越来越严,但文章作者是在投稿过程中,能够提高文章的整体水平,这是一件好事,欢迎大家向《经济研究》投稿。”

1560220620571289.png 

张永山

《金融研究》主任王鹏表示,此次工作坊的召开对于期刊界是一件好事。他对《金融研究》杂志及其关注的文章主题进行了详细介绍,表示欢迎具有原创性和思想性,并对实际经济提供启发意义的论文投稿。

1560220638115841.png 

王鹏

《会计研究》主任刘国强对工作坊的举办表示支持和肯定。他详细介绍了《会计研究》对论文选题的要求,表示了对具有思想性、原创性论文成果的欢迎,同时提到“对于有思想性、有原创性的成果,我们会适当放宽科学性、方法性以及规范性方面的约束。”

 1560220658106284.png

刘国强

上午的工作坊论文讨论环节由人大商学院会计系高靖宇老师主持,共报告了2篇论文。

人大商学院会计系王玉涛教授报告了工作论文《并购失败经历如何影响后续并购决策——基于商誉减值视角》。文章主要关注连续并购经历中的并购失败对并购决策的影响,其亮点在于使用商誉减值衡量并购失败。文章发现,并购失败降低后续并购意愿,且在民营企业和融资约束程度高的企业更显著,文章还发现并购失败提高了并购谨慎性和未来的投资不足。

人大商学院会计系程鑫老师对文章进行点评。他认为,研究并购失败经历对并购决策的影响是具有新颖性的,遗憾的是文章没有对影响机制路径进行检验。对此,程老师提出了检验学习路径、资源占用路径和信号效应路径的检验方法。另外,程老师对文章的内生性问题、研究设计给出了数种解决建议。接着

《会计研究》刘国强主任提出,采用商誉减值衡量并购失败,这种新度量方法具有建设性贡献。但是从会计角度研究商誉减值有困难。《金融研究》王鹏主任建议并购可以区分同行业并购和跨行业并购。人大商学院财务与金融系姜付秀教授,认为本文应关注学习路径而非资源占用路径,“由于2014-2015年上市公司并购频率非常高,应将其作为独立的时间段。”;人大商学院财务与金融系支晓强教授指出,并购的减少可能是因为公司并购意愿降低,也可能是因为监管层更为保守,应考虑企业向监管机构提出的并购申请;人大商学院会计系秦玉熙副教授则提出,商誉减值是一种会计处理,并不一定意味着并购失败,并对数据的收集提出了建议。

 1560220720107880.png

王玉涛

随后,人大商学院会计系博士生刘祝君报告其工作论文《担保物权制度改革与企业负债融资成本——来自中国《物权法》自然实验的经验证据》。文章发现《物权法》实施后,我国企业融资成本降低,且相比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本身对保护机制的需求不大,受到的影响会较小。

王玉涛教授对该文章进行点评。他肯定了文章的贡献,但是文章在内在机制检验方面稍显不足,可以考虑分担保物类型做进一步检验。《经济研究》张永山社长提出,本文的选题是值得关注的,可以结合经济学理论进行深入探讨,这也是《经济研究》在审稿时十分看重的因素。姜付秀教授认为,2007年我国在法律法规方面作出了多方面的调整,影响时间与物权法推出重合,并就该问题提出了建议。

下午工作坊论文讨论环节由人大商学院会计系张博副教授主持,共报告了6篇论文。

第一场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李盈璇老师报告题为《高管过度自信与企业财务危机:企业财务危机是“人祸”吗?》的工作论文。文章从高管过度自信心理的角度分析了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原因,发现高管过度自信能够通过影响企业决策而最终影响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

人大商学院会计系廖冠民教授对论文进行点评。他从总体思路和主要发现两个角度对论文进行了概述,肯定了文章研究议题的重要性和有趣性,并从增量贡献、变量度量等几个角度提出建议。在贡献方面,廖冠民教授认为,已有不少文献对这一领域的话题进行研究,作者可以从机制(例如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细化具体情境(例如货币政策、产业政策)这两个角度突出本文的贡献。在变量度量方面,廖冠民教授指出,用Z值衡量财务危机可能不太合适,需要重新审视变量选取的合理性。最后,他还就内生性问题、偏效应差异、文献的全面性等方面提供了建议;《金融研究》王鹏主任则从财务危机指标选取的合理性、渠道和机制等角度进行点评;姜付秀教授肯定该文了从管理者特征出发的研究的有趣性,同时认为如何找到更好的角度进行检验是目前所面临的难题,建议文章可以从环境等角度来考虑并为结论提供更多的证据。

下午第二场由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孟杰老师报告题为《“永续债”能被确认为权益工具吗?》的工作论文。文章是一篇基于恒大地产永续债的案例研究。文章发现,企业发行的“永续债”更偏向债务的融资属性,但是在实践中,企业多将其划分为权益工具。文章还进一步地从优化资产负债表降低资产负债率的角度考察了上述行为的动机。

人大商学院会计系戴璐副教授对文章进行了背景回顾和理论解读,对文章的研究结论和启示也进行了总结。她从文献综述安排的合理性、理论基础的丰富性、案例研究方法选择的恰当性等方面提出建议,并分享了一本有关案例研究方法的书籍;《会计研究》刘国强主任表示对文章立足于会计问题十分感兴趣,但同时指出案例研究的写作具有较大难度,建议作者注重理论分析和假设推导的过程,可以结合描述统计对行业整体情况进行量化,进一步提升文章的价值;《世界经济》孙杰主任指出,永续债究竟是债还是股其实是个存在争议的话题,很难得出有用的结论,建议文章从债和股的核心区别深入探讨,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第三场由人大商学院会计系孙蔓莉副教授报告题为《社会关注度对不合理业绩归因的影响分析:刺激还是抑制?》的工作论文。文章以监督假说和压力假说为基础,从分析师、媒体和机构投资者这3个维度,检验了社会关注度对上市公司不合理业绩归因行为的影响。文章发现,社会关注度能够抑制公司管理层的不合理业绩归因行为,进而支持了社会关注度的监督假说。

1560220764121048.png

孙蔓莉

人大商学院会计系钟覃琳老师在点评中指出,文章研究的话题十分有趣,能够有效补充关于业绩归因影响因素的研究,同时从机制验证(监督动机、监督路径和监督处罚角度)、模型的完善、内生性问题等角度为文章提供了建议;张敏教授认为,文章可以采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增加文章的样本量;姜付秀教授与《会计研究》刘国强主任均赞同张敏教授的观点,认为文章立意新颖,可以运用大数据的分析方法以增强文章结论的稳健性和丰富度。

第四场由人大商学院会计系硕士生赵越报告题为《政府研发补助存在悖论么?基于分位数回归模型的经验分析》的论文。文章通过手工搜集和整理政府研发补助数据,结合会计实践为企业创新研究领域中企业研发投入指标提供了更为严谨的度量方法。文章发现,随着自主研发投入水平的提高,政府研发补助的作用存在明显的逆转效应,从挤出效应逐渐减弱,直至演变为挤入效应并不断增强。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于鹏教授对文章进行了点评。他肯定了该研究主题的价值,并从文章的动机、替代性解释、变量的衡量、调节变量的逻辑自洽性等角度给出了建议;《金融研究》王鹏主任认为,作者可以将文章中提到的变量衡量方式在已有文献中进行检验和对比,还可以进一步探讨分位数回归方法的优越性。

第五场由人大商学院会计系戴璐副教授报告题为《企业内部的环境管理控制是否与竞争战略有关?》的工作论文。文章立足于环境会计领域相关文献,对环境敏感产业中医药产业的两家企业开展案例调查。

1560220794818077.png

戴璐

人大商学院会计系吴武清副教授在点评中对文章进行了回顾,重点梳理了文章的理论框架,从文章的研究目的、研究设计(是否可比)、逻辑链条、选择性偏误等角度提出建议,并推荐一本质性研究的书籍供大家参考;《世界经济》孙杰主任对文章也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指出从审稿专家的角度看,论文最关键的是论题清晰,并且注重原因分析,建议文章增加传导机制以进一步细化研究;姜付秀教授肯定了案例研究的价值,认为可以拓宽文章的研究领域,针对所选企业的特殊性进行细化分析。

最后一场由人大商学院会计系硕士生李育昆汇报题为《管理者的信息技术背景与自愿业绩预告》的论文。文章探究了管理者的信息技术背景对其自愿业绩预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具有信息技术背景管理者的公司更倾向于自愿发布业绩预告。

张敏教授对文章进行点评,认为文章角度新颖、研究深入,具有一定的价值,建议将管理者定位更加详细,考虑中国情境下管理者意愿和能力的问题,并进一步考虑工具变量的合理性、全文逻辑的一致性等问题;《世界经济》孙杰主任在文章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思考和看法,认为目前的文献以发现型居多,分析型较少,但论文应该注重分析的过程,同时还针对文章本身提出一些建议,例如作者可以将管理者背景与业绩波动联系起来,更加注重理论的推演逻辑;姜付秀教授则从内控有效性的角度也提出了相关建议。

1560220816844670.png

孙杰

工作坊最后,张敏教授代表人大商学院与会计系致感谢词,认为本次工作坊拓展了以往论坛的形式,由国内顶级期刊负责人对每篇论文进行点评,更具有意义和价值。张敏教授强调,共建的重要内涵是共享,因此呼吁兄弟院校积极参与进来,为推动学科发展和建设做出贡献,争取今后能开展更多类似形式的工作坊。

人大商学院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商学院,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商学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宣传信息事务办公室 邮箱:media@rmbs.ruc.edu.cn

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86-10-82509171 rmbs@rmbs.ruc.edu.cn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682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