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MPAcc项目中心 编辑:宣传信息事务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9-06-27
6月8日至6月9日,“管理整合I:组织变革” 课程在明德商学楼0409教室开讲。该课程是面向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MPAcc全体同学开设的创新性课程,由人大商学院企业管理系宋华教授、财务与金融系支晓强教授联合授课。课程以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相融合的方式讲授组织变革的核心要素,旨在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整合能力,培养学生系统掌握理论知识及结合实践的能力,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该课程对MPAcc项目构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十分重要,是项目倾力打造的精品课程之一。
该课程为期两天,分三部分展开。,第一部分由六位来自不同学科的老师就组织变革中一系列重要问题发表各自观点;第二部分由三位企业家分享企业为顺应时代环境变化而进行的组织改革以及财务在组织变革中的作用;最后第三部分,由授课教师进行总结,宋华教授从衰落型企业特征、重要的组织变革理论、组织成功变革的关键要素、新时期的组织变革需要关注的要素这四个方面进行梳理和总结,支晓强教授则强调了要从不同视角看待问题形成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和培养财务管理人才整合能力的意义。
教师进课堂
(左至右:财务与金融系支晓强教授、企业管理系宋华教授、组织与人力资源系周禹副教授、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李平教授、商学院王阳雯老师、市场营销系丁瑛副教授)
与传统的课程相比,管理整合课程具备以下特点。
一、形式创新性。课程采用“理论+案例”的授课形式。在理论讲授部分,两位课程主讲人邀请学院不同学科领域的四位老师,从多学科视角解读组织变革的核心定义、要素、条件等相关重要问题。在案例讨论部分,课程通过“企业家授课+学生课堂讨论”的形式开展。授课形式的创新,使学生感受到不同学科之间思维方式的差异,同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经过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管理整合课程的授课方式一方面能够充分利用人大商学院的优秀师资力量,努力打造一个“每分钟都是黄金时间”的优质课堂,扩充教学信息量,另一方面也让学生能在最短时间内扎实掌握最多的知识,拓宽学生知识面。
宋华教授讲授课程
二、结构的科学性。管理整合课程在课程设计上科学、合理,自成体系且风格独特。六位老师的联合讲解组,不仅强化了学生的理论基础,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方式;企业家讲授案例过程,则是让学生体会了企业在实际运营中面临的真实困境,更加深入了解真实的商业实践;而最后的课堂小组讨论,使学生在理论联系实践的同时,探讨了财务与组织变革两者之间的关系。支晓强教授强调:“理论在具体运用中会受到一系列的限制,如何把一般的概念和方法落实到具体问题上,是同学们今后在学习和工作中需要努力的方向。”
三、内容的丰富性。该课程的丰富内容为学生带来了愉悦的学习体验。在六位老师发表观点环节,学生充分了解到不同学科思维方式的差异。以企业是否需要冗余资源为例,老师们各抒己见,思想相互碰撞,让学生对企业中冗余资源存在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转换到企业家讲解时,则重点让学生体会财务如何在企业组织变革中起重要作用;最后两位主讲教授对重点知识的梳理和总结则让学生进一步夯实了理论基础。
企业家进课堂
两天的课程,不仅让学生对组织变革的理论与商业实践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拓展了自身的思维方式,更让同学们了解到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如何持续提升自我能力、保持竞争优势,这也是整合课程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人大商学院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商学院,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商学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宣传信息事务办公室 邮箱:media@rmbs.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