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管理思维”——企业管理系举办秋季学期教学沙龙

来源:课程思政教学中心、企业管理系 发布时间:2023-10-23

10月17日,商学院企业管理系举办秋季学期课程思政教学沙龙活动。本次沙龙主题为“中国式管理思维的一个底层逻辑”,由教授王凤彬主讲,学院多名师生共同参与讨论交流。企业管理系副主任付彦主持本次沙龙。

主题分享环节,王凤彬通过中西方在概念范畴(类属还是关联)和思维方式(还原论还是系统论)上的对比,阐明中国道家学说中“五行”的内涵,并结合当代管理研究中的应用,思考和讨论如何从底层逻辑上为构建中国自主管理知识体系夯实基础,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沙龙伊始,王凤彬通过列举两个独立实验的案例引出对类属性思维和关联性思维的探讨,她认为,关联性思维是非种属关系的“类”判定,注重于针对异质性要素,在纵、横向的关联性思维中形成图样类型或格局,这是更具有全局性、整体性的思维形态,代表了更注重关联、关系,而非孤立的实体的世界观。随后,王凤彬对还原论、整体论和系统论展开了对比,并援引企业管理学矛盾管理学派创始人、企业管理系老教授李占祥的核心观点,即当今企业管理创新的主要趋势中首要的两个是:(1)在管理思想方法上,从还原论转向整体论,更加重视企业整体优化;(2)在管理哲学上,从重视“均衡”转向更重视“非均衡”,即矛盾和非均衡的思想越来越受到重视。王凤彬介绍了中华传统文化、思想运用于学术生态研究中的构想和具体案例,并从关联性思维的角度,阐述系统中的要素是在相互作用中互相成就着彼此的整体中的部分,无法独立存在,并再次强调了以矛盾分析法作为创建中国式管理科学的基本方法的重要性。她提出,要想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的管理学知识体系,就要将哲学、科学与实践三者相结合,加强中西对话、古今融通。最后,王凤彬援引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表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图片1.jpg

交流讨论环节,与会教师围绕中国式管理思维的深层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思想等内容展开交流。宋华从供应链、路径依赖与锁定效应、人类社会发展等角度谈及其对本次主题的理解和思考;徐京悦对如何用更简单的逻辑来呈现观点发表看法;葛建华对本次主题的核心主张和核心贡献提出问题;何文龙认为本次分享对他理解“中国式管理思维到底从哪里来”有很大启发;赵晶推荐了“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时代使命和议程”等文章来理解如何构建中国自主管理知识体系。本次教学沙龙在参会师生热烈的讨论中结束。

图片2.jpg

教学沙龙活动是学院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院人才培养、教学质量与教学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调动教师投身教学研究与改革的积极性而设置的面向全院或全校师生的教育教学类讲座、研讨活动,沙龙内容包括与我院相关学科领域有关的课程思政建设、教育教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的前沿成果和最新进展,或反映具有教育教学改革指导价值的观点、最新趋势及经验总结。各学系将结合教学需求和发展规划于每学期举办教学沙龙活动,欢迎学院教师积极参与。

人大商学院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商学院,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商学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宣传信息事务办公室 邮箱:media@rmbs.ruc.edu.cn

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86-10-82509171 rmbs@rmbs.ruc.edu.cn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682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