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周年院庆 | 杨杜:你和我

来源:学院办公室 编辑:宣传信息事务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11-02

以下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工业经济系校友杨杜在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七十周年院庆纪念活动上的致辞

1604313784184930.jpg

热烈祝贺商学院70周年华诞,衷心感谢邀请我参加院庆纪念活动。

我致辞的主题是:你和我

你和我,心连心,同住中关村。

七十载,风雨行,奋斗在北京。

为中国,为人大,永远商院人。

你,度过了跌宕辉煌的70载;我,在你诞生后的5年出生。

你,在78年重获新生;我,在你的重生之年成为你的新生。

你,是我高考的第一志愿;我,是你复校后招收的第一届学生。

我们一起走过了42年的风风雨雨。

一进人大门,一生商院人!

商学院,你是我的什么?以前是我的母院,现在是我的职场,是我的生命之所在,更是我的情感之所寄。

商学院,我是你的什么?以前是你的学生,现在是你的教员,是你的建设者,更是你的一部分。

商学院,你有我的什么?有我勤奋好学的好学生,他们一级一级的进来,又一届一届的离去。他们的年龄基本不变,可我总在变老!从相差十岁,二十岁,三十岁,现在已经相差四十多岁。和年轻在一起,你会变得年轻!你有我友情互助的好同事。有几十年一起战斗过来的老教授们,也有意气风发的年轻教授们!商学院的接力棒,一棒接一棒,商学院的前后浪,一浪赛一浪!

下面我讲讲和商院的三个故事。

第一个是和商院结缘的故事:

    78年参加高考,我的第一志愿是人大工经系,第二志愿是北大图书馆系。如果第一志愿写成北大,可能就到了毛泽东曾经工作过的地方。为什么把人大写成第一志愿了呢?可能是觉得国字头总比京字头好吧! 谁知道当时怎么写的,随便写的三十个字就能改变人生的轨迹。

第二个是商学院变革的故事:

    商院在变,我也在变。商院的名字,从50年的工厂管理系,51年的工业经济系,96年的工商管理学院,再到2001年的商学院。我的所属从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到企管教研室,管理理论教研室,再到组织与人力资源系。不断的更名,证明了商学院的持续变革,快速进步!

    我在人大校园换过八个住处,熟悉校内的一草一木。我目睹了人大校园的沧桑巨变,我们曾经坐着马扎在院子里上课,而今坐的是松软的椅子!我们老师曾经没有一张办公桌,现在已是独立的办公室!我们曾在路边移动办公,而现在已经走遍世界。

    改革开放政策是改变了我的一生的政策。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赶上了复兴中的中国好时代,我们赶上了实事求是的人大好学校,我们赶上了兴旺发达的人大商学院!我们也赶上了在“主航道”的企业管理好专业!

第三个是教学研究的故事:

    现代教学早已过了“给学生一碗水,你要有一桶水”的时代。学生比你知道的还多!过去学生听课坚持不了12分钟,现在坚持不了15秒,你在讲课,他在睡觉,何苦呢!所以我开发出了《BEST管理实战演习》的课程,上课就是上班,学习就是工作,成绩就是业绩!梦中都在上课,十年记忆犹新!

    实事求是是人大的校训,联系实际是商学院的传统。83年上研究生时老师就带我们给企业做咨询,使我们很乐意到企业去,和领导们交流,到管理现场找前沿的课题,做出有价值的研究成果。96年进入华为公司做高级管理顾问,我提出的一些研究成果,就是得益于和华为公司的长期合作,华为公司成长为世界级公司了,我们在学界的地位也就提高了。

    我理解现在教师在科研与教学,理论与实践上的双重压力!任何一个时代都有时代的规则和活法,我们不能改变它,只能适应它,努力攻克它。

    做事分层次,写论文搞研究也是如此。三流论文写在三流期刊上,二流论文写在二流期刊上,一流论文写在一流期刊上,超一流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再次祝贺人大商学院70周年华诞!谢谢大家!


人大商学院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商学院,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商学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宣传信息事务办公室 邮箱:media@rmbs.ruc.edu.cn

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86-10-82509171 rmbs@rmbs.ruc.edu.cn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682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