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商学院举办“中国管理学”系列教材建设专家研讨会

来源:商学院课程思政教学中 编辑:宣传信息事务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1-21

2022年1月18日,课程思政教学中心组织召开“中国管理学”系列教材建设专家研讨会。会议邀请拥有丰富的管理学教材编写经验的资深教授,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管理学”系列教材及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征求意见稿)》开展研讨。人大商学院教授王利平、王凤彬、刘刚、焦叔斌出席研讨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管理分社社长熊鲜菊编辑、财会分社社长李文重编辑参加讨论。

会议开始,人大商学院会计系教授周华向与会专家汇报了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管理学”系列教材及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的项目理念和建设目标,阐述了系列教材建设的可行性。长期以来,由人大商学院主导编写的21世纪工商管理系列教材、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列教材、21世纪市场营销系列教材得到全国兄弟院校的广泛认可,教材建设曾三次荣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本轮“中国管理学”系列教材建设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发扬我院教材建设传统,彰显我院工商管理创新人才培养的示范引领作用,持续为我国工商管理教育创新发展做出人大学派的新贡献。熊鲜菊、李文重两位编辑结合新时期国家教材局教材建设政策,着重阐释了建设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管理学”系列教材和教学资源库的必要性。他们表示,商学院长期以来积累了深厚的教学和学术成果,应当在新时代工商管理教材建设中进一步发挥引领作用,以满足高等教育领域对体现文化自信的高质量工商管理教材的迫切需求。

研讨环节,各位专家对系列教材建设和教学资源库建设展开了热烈探讨。焦叔斌首先对商学院牵头编写“中国管理学”系列教材表示肯定与期待,认为建设“中国管理学”系列教材是“四个自信”的内在要求,我国管理学教材迫切需要按照“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要求,扭转过度西方化的倾向。教学应体现具有中国实践、中国智慧的火热的企业管理实践,研究者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研究,更应该进教材、进课堂。评价一部教材好坏的尺度之一,就是作者是不是有勇气、乐意把教材传授给自己的孩子,传授给亲朋好友。王利平表示,随着信息化、数字化加速发展,国内外管理学研究和教学中普遍要面对管理实践提出的新问题,“中国管理学”系列教材需要针对中外管理学未来面临的共性问题,给出中国方案、中国智慧,系列教材的站位、目标、立意等都要紧扣时代之问、国之大者,真正形成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王凤彬表示,当前管理学教材中“言必称希腊”的现象值得反思,不注重管理对象的本质和存在形式的多样性,更少介绍本国企业的历史和现状,以至于青年学子往往误把上市的股份公司当做企业存在的唯一形式。教材建设必须体系化,不仅要有面向管理者一般的管理学,以及面向具体经营职能的科目,还要有通识课程帮助青年学子全面了解管理对象的整体面貌和动态发展,在借古鉴今、中外对照中培育有思想的、更自信的和更加注重企业长期高质量发展的管理者。刘刚表示,“中国管理学”系列教材建设正当其时,传统文化中的管理理念与西方流行的管理理念的结合,将会为管理者提供更加丰富的思想库、工具箱,管理教育需要以更加自信的心态博采众长,紧扣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现实课题来展开。教材建设是教育的龙头,期待“中国管理学”系列教材建设能够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兼具国际化色彩的高质量成果。

各位专家还就系列教材建设的总体设计、编写安排、内容设计等方面发表意见,提出了系列教材建设的痛点与难点,并对建议方案实施落地提出了指导意见。

熊鲜菊、李文重对系列教材的出版服务事宜与资深专家们交换了意见,表示出版社将与商学院密切合作,协力推进系列教材建设方案平稳落地。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管理学”系列教材及教学资源库建设是商学院着力引领工商管理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期望基于中国企业实践经验和本土原创学术成果,融汇中外管理思想和方法,打造面向新时代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管理学科体系和系列教材。

人大商学院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商学院,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商学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宣传信息事务办公室 邮箱:media@rmbs.ruc.edu.cn

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86-10-82509171 rmbs@rmbs.ruc.edu.cn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682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