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课程思政教学中心、硕博项目中心 发布时间:2023-07-22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2022年4月2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商学院会计系在多年积累形成的课程思政教学成果的基础上,在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项目中启动实施了“会计审计理论与实践”教育改革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有三个方面要点。一是融汇全国一流师资,邀请业界顶尖专家与人大会计学科师资共同主讲,结合亲身经历对会计法治、会计实践和会计教育的大事进行评述,夹叙夹议。主讲团队由老中青三代学者以及政界和实务界翘楚组成,均为理论学说创始人或传承人、法律法规主要起草人、会计审计重要制度安排的设计者和见证者。二是讲课内容注重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着力巩固和提升中国会计审计学术品牌。课程内容坚持问题导向,坚守人民立场,侧重于讲授“应当怎样做”而不仅仅是“现状是什么”,引导学术研究形成对民族国家具有参考价值的理论成果,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三是方法论上突出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逻辑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课程贯彻“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重要思想,注重从“古今、中外、正面反面”等多个维度讲清楚学科知识点的来龙去脉、是非曲直。
经过多年的准备,教学团队的首批授课师资设计了“会计理论与财会监督”“审计理论与审计监督”“国际趋同与会计史研究”三个课程模块,各模块穿插讲授、交叉印证,着力帮助同学们在统一的时空框架内从总体上把握会计审计知识体系。授课形式灵活多样,既有现场授课、在线授课,也有座谈访谈,具体形式的选择以激发同学们在特定领域的学术兴趣和创造力为准绳。
“会计审计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模块设计和课程主题
这项教学改革实验项目紧扣人大商学院多年来探索出的工商管理学科课程思政“三大抓手”,着力结合专业课知识点扎实推进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这“三大抓手”一是“教学和科研直接对接,以教学引领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有效破解科研与教学“两张皮”问题。二是贯彻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逻辑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三是以历史研究和宪法法治教育推动会计审计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和辩证教学。
会计系“会计审计理论与实践”研究生教育改革项目实施方案由叶康涛教授、周华教授、廖冠民教授、张敏教授、张然教授、袁蓉丽教授共同牵头论证。相关教育理念以《以历史研究引领工商管理学科课程思政——中国人民大学会计学科的探索》为题刊发于《中国大学教学》2023年第3期。这项教育改革成果已向全院推广,专题课程模式已纳入全院各系的2023级硕博研究生培养方案。
人大商学院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商学院,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商学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宣传信息事务办公室 邮箱:media@rmbs.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