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贸易经济 编辑:宣传信息事务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9-07-15
2019年7月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贸易经济系副教授王强作为课题组组长的“新零售与数字化转型”系列研究报告之一——《曙光——数据生产要素照亮新零售时代》在中国人民大学正式发布。
该报告指出,数字经济时代曙光初现。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正逐步植入各产业环节,重构社会资源配置。新零售是数据生产要素与传统零售业结合的产物。零售流通领域也是数据生产要素重构资源配置的前沿。
报告课题组组长王强副教授
报告分析了数据生产要素的高初始固定成本、零边际成本、累积溢出效应等三大特点,讨论了数据生产要素重构资源配置的三大逻辑。报告还指出,传统企业要重视数字生产要素与传统生产要素的区别,要协调传统思维模式与互联网思维模式的重组。
报告以扎实的企业调研和案例研究为基础。课题组调研了阿里巴巴、小米、塔牌、红蜻蜓等行业龙头企业。调研表明,阿里巴巴等数字平台企业已经开始提供专业化的数据产品和服务,并为行业龙头企业赋能,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小米等数字原生企业具有天然的互联网思维,正快速下沉零售渠道,成为线上整合线下、推动场景化的重要代表;塔牌黄酒利用互联网技术挖掘消费者潜力,开展从研发设计到物流配送全产业链的转型升级;红蜻蜓鞋业实施董事长工程,从智能门店入手推动组织、店铺、员工、商品、服务和支付的实时在线。
调研还表明,推进数字化转型是一项艰巨的、系统性的宏大工程,涉及从生产制造的最小批量优化、研发设计对顾客需求的响应、供应链物流体系的整合重组以及全链路自动化的实现等方方面面,要实现全面的数字化转型任重道远。
当前,我国从零售端入手的数字化进程如火如荼,数据关键生产要素的理念深入企业一线,企业立足实践,从各个端口有序推进、渐进重组。报告认为,数字化进程在所难免,全面的数字化转型曙光初现,这个过程仍然充满挑战。
该报告由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新零售50人论坛副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贸易经济系副教授王强,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刘玉奇执笔,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部分老师和同学参加了案例调研和初稿撰写。
报告发布当天,“新零售与数字化转型”系列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馆召开。会议由新零售50人论坛主办,阿里研究院消费零售研究中心主任张青春研究员主持研讨会,新零售50人论坛理事长高铁生研究员致辞。
会上,人大商学院副院长王刊良、营销系主任韩冀东、会计系主任张敏作为点评嘉宾,分别从数字化转型、营销数字化、业财一体化等多方面研讨了数字化情境对管理的影响,以及作为“最懂中国管理”的商学院应该在数字化转型研究中的作用。新零售50人论坛专家、中国商业经济学会会长马龙龙、人大商学院营销系副主任李东贤、阿里研究院消费零售研究中心副主任吕志彬研究员等也对报告进行了点评。
新零售50人论坛理事长高铁生研究员
人大商学院王刊良副院长
参会人合影
(左起:刘玉奇、韩冀东、王强、王刊良、马龙龙、高铁生、刘普合、张敏、李东贤、张青春、吕志彬、张志向)
人大商学院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商学院,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商学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宣传信息事务办公室 邮箱:media@rmbs.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