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靖韬:构建全生命周期的实训体系

发布时间:2023-12-17

2023年11月8日,以“新生与融合”为主题的,第十一届腾讯商学院发展论坛暨专业学位教育年度峰会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汇聚了行业的决策者、领先者、学术专家及创新领袖、院校代表等近200名国内外嘉宾参会,共同为高等教育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易靖韬在现场发表了以《构建全生命周期的实训体系》为题的主题演讲。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易靖韬

根据演讲实录整理:

尊敬的各位嘉宾,在这里特别感谢腾讯商学院对我的邀请。这些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也一直在思考MBA教育,包括EMBA教育应该走向何处去?事实上,工商管理的教育,是一直处在反思和迭代过程当中。

十年前,全球工商管理学界同仁一直在讨论一个话题:管理是显著或者严重脱离实践,已经演化成一种象牙塔式的教育。其中以哈佛大学为首的商学院,掀起了一股管理教育变革的思潮,因为这样的反思变革,案例教学这种实践导向的教学方式才开始在全球范围推广。

现在回过头来去看这个过程,我们管理不仅落后于实践,其实也落后于技术的变化。前面两位商学院院长也谈到了技术变革可能对商科教育带来的一个冲击性的变化。近几年,我们又面临大环境的冲击,包括全球的经济政治动荡,我们越发在思考,工商管理教育应该如何去发展?

所以近两年,我们也开始在探索一条工商管理教育的新思路,即打造一整套全生命周期的实训体系。工商管理教育实际上都是想培养卓越的企业家,现在从学校到学院的目标,都是要培养卓越的、世界一流的企业家。而这样的企业家,面临现在这样的环境,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这是我们需要去思索的。

从整合领导力的视角,去打造了人大一整套的培养方案和培养体系,如何让人才的能力素养在整个培养过程当中够得到强化,吸收转化为认知和能力,我想最核心的是如何去让他真正地学以致用。

从过去华为的六位学者伴随华为的成长,不难发现里面有一些非常宝贵的经验,那就是走进实践、深入实践,伴随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也希望给学员去提供这样一个类似华为成长路径班的实训体系,这也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

这里面有几关键要点:第一个关键点就是产教协同;第二个关键点就是跨学科融合。现在技术的冲击,尤其是面对人工智能巨大的冲击,我们管理学者包括企业家,很多时候技术的变化都超越了我们的认知、能力,实际上我们很难去驾驭。另外,跨学科融合,这不是单独一个管理学科能够驾驭的,刚刚前面两位院长讲的特别好,就是管理与技术的结合,我们也是和人工智能学院、统计学院等兄弟学院在合作,去帮助学院克服和颠覆挑战。中国人民大学新近成立的交叉研究学院就是应对技术变化的一项重要举措。第三个关键要点就是华为给我们一个宝贵的启示,那就是全生命周期。你要全生命周期地去赋能校友成长,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

其实我们的校友在毕业以后和学校联系就很少,但像近年来他面临的冲击和困惑很多的时候,学校又该如何去帮助他们?因此,我们认为整个实训体系可以分成上半篇和下半篇,上半篇是学校学习和训练过程,下半篇是离开学校以后的成长。

企业成长可以分为三条成长曲线,在探索企业的第一条成长曲线向第二条成长曲线进行跃迁的时候,面对这些困惑,我们如何帮他们去解决。所以人大商学院才会去打造全生命周期的实训体系,赋能校友和校友企业长周期的成长。

在学生入学时,我们就有一些先导性的、培根铸魂式的、薪火相传式的让他们体验;进入学院以后,再打造一整套以大实训体系做支撑的四大模块相互循环的实训体系,包括参与行动式学习、跨界融合式学习,模拟立体式学习,以及导师教练式学习。

第一个是团队实践项目,诊断式学习。例如,2011年启动 “团队实践项目”(Team Action Project,简称TAP),目前已完成13期,共计完成项目105个, 600余名学生参与其中,第14期即将启动。由商学院资深教授领衔、中青年教师辅助,带领MBA学生团队直接进入企业,针对企业征集提出的管理问题和建设发展需求,深入展开管理咨询服务实践工作。

第二个是推行全案例教学,即情境式学习、体验式学习。课堂上所有的知识和逻辑,全部贯穿于不同的案例当中,由每一个责任教授或者资深教授,围绕一个案例企业进行一个知识点的渗透式解读。

第三个是跨界融合式学习,管理整合系列课程。我们依托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若干个A+学科的优势,其中第一门管理组合课讲授数字化组合创新,邀请六位院长亲历共创管理整合课。不同的大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去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一个企业面临的绝对不是单一视角下的一个问题,它一定是一个整合性的问题,所以我们跨界整合式的学习也是我们在探索的实践。

第四个是模拟立体式学习,管理沙盘模拟。通过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知识讲授、企业诊断形成一种启发性的结论,全面调动各种能力,在激烈竞争中追求取胜,在深度体验和深刻反思中提升思维能力。

最后还有导师教练式学习,我们的PAP项目,组成一个三五人的实践导师团队,定点对每一个同学进行职业的设计和帮扶,包括毕业后的职业指导,这是所谓的上半篇。

下半篇我们是希望提供终身教育、职业提升的体系,帮助学生在成长的不同阶段,企业在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定向的服务和支持。希望这样一个实训体系,能够伴随我们校友在离校以后职业成长过程当中,面临一些痛点、难点,我们都能够为他们提供帮助。

国外高校在校友跟踪式服务方面做的非常专业化,而国内在这一块很多时候是缺失的,因此我们希望把上下各半篇的实训环节给全部链接起来,这是人大商学院在思考思索和打造的,通过邀请一些校友去参加游学,包括校友创业支持与专业赛事,给校友在不同成长阶段上进行关键性的支持和帮扶,并融入到整个培训体系当中。这可能是我们下一步会花若干年时间不断地去提炼、去思索、去打造的全生命周期的培训体系。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 原文发表于腾讯教育,2023年11月22日。

人大商学院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商学院,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商学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宣传信息事务办公室 邮箱:media@rmbs.ruc.edu.cn

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86-10-82509171 rmbs@rmbs.ruc.edu.cn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682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