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专题】飘扬在边陲的人大精神

来源:宣传信息办公 发布时间:2017-10-13

2017年10月3日下午,一位塔塔尔族的老人坐在轮椅上,在商学院校友办公室巢昱老师的陪伴下来到明德商学楼。这位老人名叫加玛尔·哈那提拜,她的丈夫玉素甫195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就读人大建校初期八大系之一的贸易系国内贸易专修科。这次老人携女儿帕力达·玉素甫和孙女帕尔达娜,三代人回到人大,回到商学院,带着玉素甫校友60年的夙愿魂归母校。

玉素甫校友家人参加校庆庆祝大会

玉素甫校友出生于新疆塔城,那是一个花开时节山花烂漫的边陲小镇。自人大毕业后,玉素甫校友本可以留在北京,但他却毅然决然地回到家乡,将美好韶华奉献给这个生他养他的地方。塔城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需要专业的语言人才。自学了汉语、蒙古语、俄语、维语等七八种语言的玉素甫校友则主动承担责任,结合自己所学的贸易经济专业,成为了当地外贸局的一名翻译。

玉素甫校友(前排左一)与吴玉章老校长(前排右二)合影

作为塔城少有的知识分子,玉素甫校友会为下山看病的牧民讲解用药说明,会将困顿的人带回家吃饭。他会弹吉他、爱好读书,给人最直观的印象是开朗乐观。玉素甫校友的女儿帕力达回忆道,“我父亲身上仿佛有种凝聚力,走到哪里都能吸引别人的目光,都能为别人带来欢声笑语。”

玉素甫校友还对边疆安定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在“伊塔事件”发生之时,他坚持自己的信仰,带领一家人坚守祖国故土,更是挺身而出向组织提出申请,骑马去边境劝回越境逃亡的牧民,自发地圈回失散的牛羊,保护了国家财产。

玉素甫校友去世时年仅47岁。回顾这一生,虽然短暂,但他却以实际行动发扬了“实事求是”的校风,践行了吴玉章老校长“一辈子做好事”的精神。加玛尔老人深受丈夫感染,也一直践行着这一信念。她加入了塔城“爱心妈妈”协会,服务边区,为边陲贫困的人和无法上学的孩子送去温暖。她说,“帮助他人,也是对社会的回馈。每当这种时候,总会觉得丈夫还在自己的身边。”

老人说,丈夫传递的人大精神让她的人生更有意义和价值。丈夫因病去世之后,她独自抚养七个孩子长大,并把其中六人培养成为大学生。当被问及教育子女的成功秘诀时,她谈到:“我将丈夫的遗物特别是人大当年的校徽、毕业证,以及他和吴校长的合影封进袋子埋进土里,妥善保存。这是一种心灵的寄托,更是对孩子们的激励。”说到动情之处,加玛尔老人落泪感叹。在玉素甫校友家人的心中,他从未走远,且一直在家人身边,是家人永远的榜样与守候。

玉素甫校友的毕业证书及老照片

五十年代的中国人民大学校徽

加玛尔老人感叹,在中国人民大学八十周年校庆之际回人大,就是来寻亲,就是回家。“唯一的遗憾是玉素甫无法亲自参加庆典,共同见证这样的时刻。我把儿女抚养成为大学生,如今更是带着她们回归精神家园,算是对组织、对玉素甫有所交代了。”老人还很感谢中国人民大学能给她这样的圆梦契机,同时希望学院能帮她找到丈夫当年的同学,想借此多了解丈夫以前的事迹,感知人大的内涵。

商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黄江明亲切询问了加玛尔老人一家现在的生活状况,并代表学院表达了对老校友家人的欢迎与关怀,以及对玉素甫校友的怀念。在加玛尔老人祖孙三代此次来人大的行程中,学院还积极联系玉素甫先生的老同学,为他们精心准备了礼物并送上节日的祝福。

玉素甫校友家人接受学生记者团采访

黄江明书记与玉素甫校友家人交谈

玉素甫校友实事求是、乐于助人、坚持学习、重视教育的优秀品质正是人大人强调并努力实践的。也正如玉素甫校友的女儿所描述的:人大人,在人群中有一种独特的气质,那是一种甘于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奉献的气质。人大的精神是一种感染,更是一种传承。人大培养了一代代如玉素甫校友般奉献家国的优秀学子,孕育了一批批国民表率社会栋梁。他们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为祖国民族贡献出独特的人大力量。

人大商学院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商学院,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商学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宣传信息事务办公室 邮箱:media@rmbs.ruc.edu.cn

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86-10-82509171 rmbs@rmbs.ruc.edu.cn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682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