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15
7月7日,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财务与金融系夏季论坛举办。论坛邀请香港大学经管学院经济系、管理与商业策略系教授何国俊,香港中文大学(CUHK)商学院金融系副教授解文斯,里海大学讲席教授阎学民,长江商学院金融学助理教授金钊,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财务与金融系教授许年行、助理教授倪政辉和闫景达作主题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赵大旋出席并致辞,商学院财务与金融系教授郑凌凌、副教授任泓霖主持。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的师生参加。
赵大旋表示,夏季论坛作为财务与金融系重要的品牌学术活动,多年来持续为师生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并由此产生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希望更多学界同仁积极关注并参与论坛活动,通过分享前沿学术成果,加强学术交流,助力师生拓宽视野、提升学术能力,促进高水平的学术研究。
嘉宾分享环节,何国俊以“The Demand, Supply, and Market Responses of Corporate ESG Actions: Evidence from a Nationwide Experiment in China”为题作报告。文章针对中国上市公司的实地实验,随机通过公开网络平台向公司管理层传达ESG评级担忧,分析公司回应和各类主体的事后反应,以及股价反应。研究发现高生产率和低透明度公司更易响应,且长期来看股价对环境和社会层面的询问呈积极反应,对治理层面则呈消极反应,表明企业ESG行为主要受市场价值驱动,可通过信号模型解释。
解文斯以“Porter Might be Right: Environmental Policy, Innovation, and Product Differentiation”为题作报告。文章探讨了1990年《清洁空气法》修正案的监管冲击对企业创新与产品差异化的影响,发现受规制企业虽削减资本支出和就业,但增加研发投入,产出更高质量专利并提升产品差异化,且EPA执法力度越强,创新促进效应越显著,支持波特假说。
阎学民以“On the Macroeconomic Foundations of the Anomaly Zoo”为题作报告。文章聚焦于Anomaly Zoo中无法被CAPM解释的股票回报相关因素,重新探讨理性解释路径,首次运用三阶段法系统性考察190个宏观变量对异常现象的解释能力,发现43个宏观变量显著且解释力超越现有资产定价模型,对包括交易摩擦的各类异常都有比较强的解释力,但对无形资产类异常解释有限。
金钊以“Native-Immigrant Entrepreneurial Synergies”为题作报告。文章探讨了移民与本土创始人共同创办的初创企业的表现,发现本土-移民团队的初创企业在就业规模、融资可能性及成功退出率等方面优于纯本土或纯移民团队。研究通过工具变量法验证因果关系,指出获取多样化劳动力、优质风投及扩展产品市场是关键驱动因素。
倪政辉以“The Dark Side of Geographically Dispersed Information: Evidence from Lockdown of Subsidiaries”为题作报告。文章利用新冠疫情导致的子公司封锁作为自然实验,研究发现限制获取子公司层面的地理分散信息可提升企业整体信息效率,表现为股价信息含量增加、分析师预测更准确、内幕交易减少及股票流动性增强。这一结论挑战了传统观点,表明地理上接近子公司可能扭曲信息处理,而限制此类本地信息反而能优化市场信息环境。
闫景达以“How Much of Cross-Stock Momentum Reflects Underreaction?”为题作报告。文章探究跨股票动量(CSM)中反应不足的占比,发现CSM回报长期会逆转,因其中包含兼具短期动量与长期逆转的共同成分。通过分解出该成分后,剩余CSM与反应不足假说更吻合,且原CSM效应约有一半源于此。
许年行以“Information or Influence? How Persuasive Delivery Shapes Retail Investor Behavior”为题作报告。文章探究了说服性表达与信息内容如何共同影响散户投资者行为。通过构建 2020-2024 年中国新发行公募基金直播宣传活动的新数据集,发现在缺乏历史业绩和投资组合信息的场景下,面部表情、语调及情感强度等说服性特征显著提升投资者认购率,但直播中硬信息增多或基金经理在场时,该效应减弱,表明两者在影响投资决策时呈替代关系。
七位嘉宾的主题分享亮点频出,引发了与会师生的广泛共鸣。与会师生积极提问、各抒己见,与报告嘉宾展开深入交流,会场气氛活跃,讨论热烈。
许年行作总结发言。他表示,财务与金融系夏季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三届,此次论坛作为院庆75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一,为年轻教师和优秀学子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激励更多师生投身于严谨、前沿的学术研究之中。期待夏季论坛能够持续举办,不断提升水平,打造成为商学院重要的学术品牌活动。
人大商学院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商学院,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商学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宣传信息事务办公室 邮箱:media@rmbs.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