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教务办公室 编辑:宣传信息事务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6-22
6月1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打造的“社会企业家精神培养计划”(第二期)学生汇报展示暨结营仪式举行。北京同心互惠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同心互惠)创始人王德志、总经理董智敏,商学院贸易经济系副教授王强、企业管理系副教授徐京悦及本科项目主管王银屏出席了仪式。结营仪式由商学院会计系副教授王建英主持。
结营仪式以同学们的项目任务成果汇报开始。本项目设计了一项实践性结业任务,请同心互惠企业家为同学们提出一项挑战:以促进社会了解和认知本企业的社会企业使命为目标,设计企业品牌的传播方案。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基于前期对该企业案例准备和线上参访、与高管对话调研掌握的大量信息,充分运用包括本项目在内的全部商科课程提供的理论和技术,发挥新时代青年的热情和专业能力、创新精神,最终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可行性方案,包括打造IP的具体步骤、改进线上功能的系列建议、传播媒介的具体设计、与校园动物救助组织和校园二手转让体系等学生组织的合作路径等。成果汇报过程精彩且热烈,与会专家和教师团队与同学们进行了深度探讨,对同学们的汇报进行了精彩点评,对同学们的方案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在最后的总结中提到,同学们的方案提供了许多年轻的视角,让他们发现了更多可以思考的新方向。
随后,王银屏代表学院对参与社会企业家精神培养计划的同心互惠的两位专家、支持课程的所有社会企业家和学者,以及学院的三位项目指导老师表达了感谢。她表示,开办个性化培养计划的初心是要搭建理论和实践的桥梁,为同学们提供多样化的选择,让每个人找到自己未来的目标和方向。
教师和企业家们一致认为,未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院和企业应该进一步合作,建立系统性的保障体系,支持同学进一步落实他们的设计方案,帮助同学们实现他们的方案价值,获得更多成就感,最终完成项目的闭环管理。
结营仪式结束后,专家们和全体学员合影留念。至此,“社会企业家精神”个性化培养计划(第二期)顺利结束!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自2018年开始推行以“学分制”和“通识教育+个性化培养”为特色的全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社会企业家精神培养计划” 是商学院本科项目开发的若干个性化培养计划之一,旨在传递社会创业与创业知识、探索社会企业实践与可持续运营模式、培养学生发现与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激发现代青年的社会责任意识与社会企业家精神。个性化培养计划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需求的基础上,激发其兴趣爱好,并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其批判性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为培养社会创新人才发挥商学院的专业能力,履行商学院的社会责任。
人大商学院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商学院,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商学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宣传信息事务办公室 邮箱:media@rmbs.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