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保护与企业投资

发布时间:2022-11-2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由此可见,产权保护既是优化我国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那么,加强产权保护、完善产权制度究竟会如何影响企业的战略选择呢?针对这一重要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何文龙与其合作者童文锋教授(科罗拉多大学利兹商学院)、徐明弢助理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撰写了论文“How Property Rights Matter to Firm Resource Investment: Evidence from China's Property Law Enactment”,并在管理学国际顶级学术期刊Organization Science上发表。

该论文以中国《物权法》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考察了产权保护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物权法》的实施降低了资产侵占风险和契约缔结成本,从而提高了企业对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投资。该论文进一步探讨了产权保护促进企业投资的中介机制。研究发现,产权保护降低了资本市场中的摩擦,有利于拓宽企业外部融资渠道,包括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从而缓解了企业的融资约束。考虑到资产属性(包括排他性、可交易性、可分割性等)与治理机制间的匹配关系,该论文进一步揭示债权融资作为中介,对企业有形资产投资的影响更强,而股权融资作为中介,对企业无形资产投资的影响更强。

该论文的前沿性和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产权理论作为组织经济学的支柱理论之一,现有文献大多利用产权理论探讨产权安排对宏观产业的影响,比如土地产权、林地产权等,但缺少对微观企业行为的研究。本研究将产权理论引入企业战略管理的研究中,考察了产权保护对微观企业投融资行为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深入挖掘了产权保护发挥作用的具体机制。第二,资源基础理论(Resource-based Theory, RBT)认为,独特的资源能为企业带来可持续的竞争优势。该论述成立的前提是企业对独特的资源拥有产权。然而在现实中,企业不一定掌握了关键资源的产权,因此引入产权理论讨论资源的产权归属,对资源基础理论是重要的补充和发展。第三,根据现有的融资理论,企业的融资顺序主要考虑融资成本的大小,按照融资成本从低到高进行选择。然而现有理论并没有考虑投资标的物的属性。该论文揭示了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不仅要考虑融资成本,还需要将融资方式与投资标的物的属性(排他性、可交易性、可分割性)匹配起来,从而找到针对标的物最优的融资方式。

该论文具有重要的实践启示。第一,该论文介绍了中国日益完善的产权制度和法律体系,从而积极响应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的号召。第二,该论文的研究发现有利于增强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投资的信心和积极性。第三,本研究深入讨论了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作为金融工具,在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促进企业投资的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启发企业管理者针对投资标的物的资产性质,灵活选择适当的融资渠道,从而降低融资成本,促进企业的扩大再生产投资。


已发表文章:

He Wenlong, Tong W. Tony, & Xu Mingtao. (2022). How property rights matter to firm resource investment: evidence from China’s property law enactment. Organization Science, 33(1), 293-310. 

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86-10-82509171 rmbs@rmbs.ruc.edu.cn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682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