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导师制度

发布时间:2019-03-27

1.  新生研讨课导师

为引导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培养学术兴趣,增进专业认同和学校认同,明确学习目标和未来发展路径,学校设立专项资金,聘任政治立场坚定、师德师风良好、学术修养深厚、教学经验丰富、善于与学生沟通的教师为新生导师,并在此基础上面向全体新生组织开设研讨课。新生研讨课是学校启动以“厚重”为灵魂的本科人才培养路线图的重要举措,是回归大学本位,以学生为原点、学术为原点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以适当的阅读或实践(实验)为辅助手段,强调师生的直接互动和学生的小组合作,使学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通过交流、互动、合作、展示等环节,增进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实现课程目标。新生研讨课教学内容涵盖专业素养教育、心理教育、沟通教育、学习与方法教育等多方面内容,采用研讨型教学式,涵盖主题发言、课堂讨论、课堂辩论、名家讲座、心得交流、实地参观、模拟实验、个案分析等多元化教学方式。新生研讨课实行小班教学,一般按照 15人编成一个教学班,最多不超过 20 人。新生研讨课课堂学习 8 次,每次 2 ~ 3 学时,可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安排课外教学活动。新生研讨课为必修课,共计 1 学分,一般安排在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

2.  班主任导师制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教学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级学生的教育者和组织者,是塑造青年学生灵魂的工程师,班主任应成为大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的人生导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事,更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把“做事”和“做人”统一起来。

我院部分班主任是由专业教师担任,具有良好的专业基础和背景,因此班主任可通过组织与专业相关的主题班会或开设相关专业的讲座,让学生深入和全面地了解相关专业的涵、现状和发展前沿,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部分学生他们在校期间不善于考虑自己将来的职业生涯,缺乏学习的动力。班主任对本行业的现状和业内人员的职业发展轨迹比较了解,并与业内的企业及相关高校、科研单位具有广泛的联系,了解就业单位的需求,能为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和就业岗位的选择等方面提供良好的指导和帮助。

3.  学术导师制

我校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学术导师制度,以加强对学生课程学习、读史读经典、课外研究实践、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方面的有效指导。

读史读经典项目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分别阅读5 部史学名著(2 部精读,3 部泛读),提交读书汇报,并在研读导师和辅导员的指导下,于每学期末提交2 篇以规范论文格式撰写的精读著作读书报告。

大学生社会研究与创新训练是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学术导师将会对学生的社会研究与创新训练活动予以指导和评价。

专业实习中,指导老师帮助学生确定实习计划;指导学生进行实习并完成实习报告;根

据学生的实习报告以及实习单位鉴定,评定学生实习成绩。

毕业论文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正确选题,掌握基本的研究程序方法,熟悉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掌握论文结构格式要求,使学生通过毕业论文环节提高专业能力。指导毕业论文的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不少于3 次,在专业问题上给予明确、具体的指导帮助。及时提出有关指导意见,督促学生按时完成论文。

未来商学院将实行导师双向选择制,学生根据其毕业研究方向选择意向学术导师,最终将根据情况进行合理安排,以最大化地满足学生的专业性指导需求。

4.  专业指导教师团

学院将在各专业中选取一位老师组成专业指导教师团,在学生大一、大二期间定期(每月半天时间)组织专业指导座谈和咨询会,对学生在专业方向选择进行指导和答疑,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参加咨询会,能够从不同专业性质、不同职业发展、不同研究方向等多角度地了解一个专业的现状及前景。


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86-10-82509171 rmbs@rmbs.ruc.edu.cn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682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