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李占祥】李东红:为人与治学的楷模

发布时间:2018-03-28

2018年3月20日上午8时28分,李占祥教授永远离开了我们。师恩难忘,李老师的每一位学生,心情都很是沉重。

就在这之前的3月18日上午,我和莫宇宏、李蕾去医院看望李占祥老师。老师当时意识还很清楚,但身体非常虚弱,已经无法用语言正常交流。自进入3月中旬,校院领导、亲属朋友、学生等听到李老师重病的消息后,纷纷到医院探望或给家属电话慰问。大家都在默默祝福,期盼老师病情好转,希望未来仍有很多机会看望老师、和老师相聊。20日上午我给本科生上课后,听到了李老师逝世的消息,悲从心生,没想到3月18日的见面竟成了和老师的最后别离。

1996年9月,我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这年春季学期,人大工业经济系、贸易经济系和外国经济管理研究研究所三个单位合并成立工商管理学院,数年后工商管理学院与会计系重组为现在的商学院),在李占祥老师的指导下攻读企业管理专业博士学位。当时李老师已经68岁,仍然奋战在教学科研一线。多年来,老师的言传身教,为人与治学,一直激励并鞭策着我。这里我想讲几件小事以缅怀恩师。

1.第一次见面。第一次见到李占祥老师,是在博士生入学考试的面试环节。各大学的博士生招生,通常是在秋季学期报名,来年的春季学期考试。我是在1995年秋季学期(读硕士的第三年)准备考博的。当时,全国仅有中国人民大学、社科院工经所、南开大学、南京大学等为数不多的几家单位有企业管理专业博士点。李老师是人大企业管理专业第一位博士生导师,也是全国最早的几位企业管理专业博导之一,我斗胆选择报考李老师的博士。人大的博士生招生很是人性化,考虑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考生的方便性,考生只需要集中到人大一次就可以完成全部考试项目。在连续的三天的时间里,先笔试三门课——外语和两门专业课,然后安排参加笔试的所有人员进入面试环节,无需等到笔试成绩出来且划线后再通知考生面试。在面试考场,我第一次见到了李占祥老师。李老师为这场面试做了精心准备,整个面试过程全部围绕中国企业改革与管理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在层层递进中不断推进问答。老师的认真、严谨和思维缜密,在这样一个特别的见面场合,给我以深刻的印记。

再次见到李老师,已经是在9月份入学之后,老师召集我和同级师姐可星一起,安排整个学期的学习计划和参加教研室的研讨例会。记得李老师当时刚刚从日本考察回来,他特别讲到,这一次又去丰田公司做了考察,感受最深的是日本企业的管理水平在过去的十年间并没有获得新的、显著的提升。

2.申请项目。在博士一年级的下学期,可星师姐和我都初步选定了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在1997年秋季学期晚些时候,李老师准备带着我们申请一项国家研究项目。对于申请书内容的准备,李老师按照申请书的填写内容要求,逐项亲自准备,之后把工工整整的手写稿交给我和可星。整个过程,可星和我只是去做了一点拿去打印社做录入、校对和打印的工作,而所有申请书的内容准备,都是李老师逐字逐句手写的。

3.赴内蒙古正蓝旗讲学与调研。1997年7月上旬,应内蒙古锡盟正蓝旗的邀请,李老师和邓荣霖老师以及中国农业大学的一位老教授一起前往正蓝旗讲学和调研。考虑到我这个应届上来的学生没有任何企业实践,李老师在征得正蓝旗领导同意后把我带上了——希望我有机会深入一线了解到企业管理实践。到了正蓝旗之后,当地负责接待的领导表示可以为每位教授及我安排一个标间,但李老师坚持我和他合住一个标间,不增加当地政府的负担。期间,三位老师为当地政府部门及企业的干部讲授了企业管理课程,调研了毛条厂、肉联厂、皮革厂、乳品厂等,并对每个企业的具体发展给出了建议。正蓝旗当地的饮食以牛羊肉为主,老师不大适应,在这期间出现了牙龈肿痛。我和老师商量,是否可以由我去和正蓝旗政府做些沟通,多上些蔬菜。老师说不要给旗里添麻烦了,我们自己解决。于是,我们去菜市场买了西红柿,回到房间洗着吃。

4.学生论文指导。李老师对学生论文要求严格,在商学院是出了名的。1998年冬天,记得一次和商学院的几位老师一起,有老师问我导师是哪一位老师。在听到我说是李老师之后,几位老师都称:那你做毕业论文得准备脱几层皮!整个论文写作,基本是在李老师的不断督促下完成。当时宿舍没有电话,只有一个传呼机,只要看到是李老师的呼叫,心里就咯噔一下,因为十有八九是李老师要询问论文进展情况。对于论文初稿,李老师一章一章地看,一段一段地改,包括错别字,都用铅笔划了出来。对于达不到要求的部分,打回重写,常常几万字的初稿就废掉了。数易其稿,最后终于成稿。也正是这一过程,奠定了我后续做研究的基础。

5.会议发言。2000年12月23日,李占祥老师应清华经管学院战略学科责任教授刘冀生老师的邀请,到清华大学校内的甲所参加一场战略管理学术研讨会,来参会的还有人大商学院邓荣霖教授、南京大学商学院周三多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郑海航教授等,时任清华经管学院第一副院长赵纯均教授亲自主持了研讨。虽然这只是一个不到30人的小型论坛,但李老师为发言做了精心准备,提前手写了工整的发言稿,和与会者分享了富有前瞻性的研究成果。每一次参加学术会议等活动,只要有正式发言安排,李老师都要提前认真准备,并亲笔撰写发言稿。

(前排左起:周三多教授、邓荣霖教授、李占祥教授、刘冀生教授;后排左边两位是刘冀生教授当时的国内访问学者,右边两位分别是李占祥教授1996级博士生李东红和1999级的博士生张永伟)


作者:李东红(李占祥教授1996级博士生,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副院长)于2018年3月26日。


人大商学院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商学院,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商学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宣传信息事务办公室 邮箱:media@rmbs.ruc.edu.cn

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86-10-82509171 rmbs@rmbs.ruc.edu.cn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6828号-1